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物证技术菁英养成中: “物证会说话:证据技术应用”训练营11月活动纪实

        

   在这秋意深浓的十一月,“物证会说话:证据技术应用训练营”(2023)火热开展。学员们相继开展了毒品毒物检验,文书物证、电子数据系列培训,并参与了法庭科学系列学术讲座,训练营也渐入佳境,证据技术应用菁英养成中。纪实如下:

(一)毒品毒物检验:慧眼识“毒”

11月4日,物证技术应用 训练营进入第三周,学员们迎来了毒品毒物检验专题。本期课程继续深入推进,开展毒品毒物检验的专题培训。在司法实践中,常遇到死因不明的案件,毒物鉴定不论在澄清死亡案件性质,还是明确纠纷责任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期请跟随小编走进训练营,我来为大家讲述毒品毒物检验背后的知识。

1.致命还是救命,趣味问题背后的科学

毒物检验是刑事化验的一种。主要是运用分析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投毒、贩毒以及其他涉及法律问题的中毒案件中的有关物质进行检验。通过检验,确定被害者或受害者是否中毒或中毒致死,毒物的种类、性质、含量、来源,为公安、司法机关在分析中毒原因、澄清案件性质(他杀、自杀或意外事故)、查获罪犯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自称被歹徒持刀抢劫甚至残忍砍手的报案人,为何案发时在其体内检测出利多卡因?这究竟是无辜被害,还是一场蓄意策划的自伤骗保?等待毒物毒品检验告诉你答案。】

11月18日周六上午,颜磊老师带领学员们走进了毒物毒品检验的课堂。

“毒品是毒物吗?”、“毒品能治病吗?”、“食盐有毒吗?”……颜磊老师以一系列简单但又引人深思的问题开启了今天的课题“Drugs,poisons&Chemistry”。老师将我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毒”与化学联系在一起,如砒霜、鹤顶红、雄黄等,让学员们能够进一步的了解毒物毒品。接下来颜磊老师从对毒物的简单认识和毒品相关的案件出发,引导同学们分析了复旦饮水机投毒案、南京汤山投毒案、砍手骗保案等,讲述了毒物进入身体的途径,如消化道吸收、静脉注射、呼吸道吸收、皮肤黏膜接触等;讲解了可以采集作为检材的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胃液。毒物与毒品的概念、毒品与药品的区别、毒品的种类、分析方法的选择……颜老师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知识趣味十足,让学员们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对“毒”的认识。

2.毒品检测的快筛、确证和未来

初踏社会,防人之心不可无,怀疑被下毒投毒怎么办?如若书写幸福人生,就得从“头”开始。吸毒后的毒品痕迹通常会在毛发逐渐积累,利用毛发现场检测是吸毒检测初筛的有效途径。毛发现场检测采用免疫法,这种方法简单便捷,结果显示快速且成本低廉,可以很快对检测中是否含有毒品成分进行初步测定。在下午的实践课上,杨群英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利用毛发快速验毒。研磨粉碎头发、滴入特制液体和头发充分混合、待检测液体滴入检测试剂…同学们专注投入,虚心向老师请教,体验了一次操作流程简单却需严谨认真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吸毒毛发检测工作。


3.小编总结

毒品毒物检验不仅是我校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也是我校特色研究领域之一。老师们通过信手拈来、紧贴日常的生活案例,精心准备、震惊全国的知名案件,向同学们生动阐述了毒品毒物的性质、防范、检测的基础知识;学员们也深刻体会到涉毒案件的社会危害,理解了禁毒工作的挑战与使命,领悟了老师们精益求精的科学家精神。在一个个趣味的问题与案例中,课程思政元素不知不觉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本期训练营旨在让同学们全面了解并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毒品是罪恶的深渊,它时刻潜伏在我们身边,戕害生命、摧残家庭、殃及社会,已成为全人类的公敌。我们想要过的生活,必须是没有毒品的世界。惟愿天下无毒、人间皆安。


(二)文书鉴定:探寻可疑文件背后的秘密

11月17日,“物证会说话—证据技术应用训练营”顺利进入第五周,本期课程继续深入推进,为学员们开设有关文书检验的专题培训。小编继续为大家讲述文书检验背后的精彩故事。

1.理论定基础

“遗嘱签名难辨真伪,企业家争夺千亿元遗产露马脚?”别急别急,带你走进文书检验。上午,喻彦林老师通过深入浅出的知识讲授与丰富多彩的司法鉴定实践案例论证,从笔迹鉴定、印章印文鉴定、印刷文件与变造文件鉴定以及文件形成时间鉴定等多个方面为同学们展开介绍,聚焦多个问题,引用多个经典案例帮助同学们学习文书检验的步骤和方法。课程中,喻老师更是带领同学们体验笔迹的书写方法,模仿笔迹,以有趣的方式亲自诠释了鉴定材料的重要地位及司法鉴定的实践意义。鉴定材料的正确与否决定着鉴定结论的客观性与公正性,鉴定要具备风险意识,只有经过全面检验、多方求证、严密推理,方能得出可靠的鉴定意见。这堂文书鉴定理论课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也培养了同学们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公正司法的法治情怀。

2.实训助攀登

鉴定文书的真假,印章印文的鉴定不容忽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普及,新的印章制作方法不断涌现,印章的制作也变得更为便捷、精细。那么,作为印章新品种,一枚印迹清晰、方便携带、防伪、耐用的光敏印章该如何制作呢?下午的实验课上,吴玲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制作了光敏印章。同学们纷纷热情投入,设计着属于自己独特的印章图案,并学着使用自动光敏印章机。通过动手操作,同学们在了解如何制作印章的同时也认识到了印章印文鉴定的精细与复杂,只有做到形态、工艺、材质、印油的全面检验,才能真正提升鉴定质量,有力地证明文书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三)电子数据取证:信息时代的触物留痕

     11月25日下午,袁红照老师带领训练营的学员们走近电子数据取证,揭开其神秘的面纱。袁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电子数据取证的学科体系、常见电子数据种类以及有关数字取证的法律法规,和大家一起探索网页数据、日志数据、数字证书原理以及刑事案件电子数据取证的程序。袁老师以过往处理的案件为例,向学员们展示了电子数据取证时所要运用的工具及其运用方法......妙趣横生,干货满满。


在短暂的休息之后,袁老师开始讲授如何利用工具测算Hash值并解释了测算Hash值的意义。老师由高中学习过的十进制和二进制的换算引出了换算Hash值的十六进制,让学员们能够很好的理解换算方法并进行实践。

“搜寻线索,找寻证据”,电子物证虽然出现较晚、抽象难懂,但通过袁老师的讲解,学员们发现电子数据无处不在,触物留痕的理念在信息时代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我们随身携带的手机、手表和办公或娱乐时使用的笔记本电脑、平板中往往储存着使用者的大量操作痕迹,这些痕迹在刑事侦查中可以用于精准的追踪犯罪、还原案件真相。电子数据取证的实质就是“Copy+View”,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知道电子数据取证实质上并不是那么的晦涩难懂。相信学员们在本期学习中都收获满满,在后续的学习中都能将电子物证运用于司法实践中。

活动纪实总结

转眼间,物证会说话—证据技术运用训练营2023已开展六周的活动,训练营师生们一起度过了6个周六,经历五个物证专题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参与学习了三天的法庭科学系列讲座,收获满满。小编相信,“物证会说话,科学自出彩”的训练营理念已在不知不觉中深植每一位学员心底,学员们也将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向“法技融合的法学菁英”迈出更坚实的一步。